新闻中心

中国碳纤维发展迅速,短期存在扰动,这三大隐忧却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23-07-10 00:16    浏览次数 :

[返回]

近年来,中国澳门大阳城集团app下载碳纤维行业发展迅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碳纤维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和低温、耐腐蚀和耐疲劳等独特的性质,因此在新能源、运动休闲、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受下游需求扩张等因素影响,国内碳纤维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面临产能过剩、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技术研发障碍三大挑战,令不少企业家担忧未来2到3年内,市场会快速进入红海博弈。


碳纤维简介:
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PAN,最主要的原材料)、沥青、粘胶等有机母体纤维,在 1000 摄氏度以上高温的惰性气体下碳化(高温分解法,去除碳以外绝大多数元素)制成的一种含碳量在 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



碳纤维优点:
碳纤维具备优异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相比传统材料最大的优势是其在具有所需强度的前提下具有最高的比模量(弹性模量与密度之比),同时具有导电、导热、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是铝、镁合金等传统金属材料的优良替代品。



碳纤维市场空间:
根据《2021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全球碳纤维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4万吨的规模,到2030年可能达到40万吨,2021-2025年CAGR为19.5%,2021-2030年为14.5%。




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碳纤维主要生产商包括中简科技、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上海石化、新疆隆炬、吉林国兴、吉林宝旌、恒神股份、新创碳谷等。



其中,中简科技主要产品为 ZT7(即 T700 级别以上)高强度小丝束碳纤维,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复神鹰产品同样集中于 12/24K 小丝束产品,主要应用于碳-碳复材、体育休闲、风电、压力容器等领域;光威复材则目前为维斯塔斯在国内碳纤维拉挤板重要供应商之一,产品涵盖 T300-1000、M40J、M50J 级别,是国内碳纤维产品型号较为全面的厂商之一。


专攻大丝束碳纤维产品的国内厂商主要包括上海石化、新疆隆炬、吉林国兴、吉林宝旌、浙江宝旌、新创碳谷等。



碳纤维市场火热
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交通建设等领域。



根据赛奥碳纤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14.4%;市场规模43.86亿美元,同比增长29%。


不久前,中复神鹰西宁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公司产能达到2.85万吨。


而在中复神鹰总部所在的连云港市,5万吨碳纤维项目中的一期3.1万吨产线预计将在2025年投产,公司子公司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也预计将在2026年投产。

这是国内碳纤维市场火热的一个缩影。


2019年以来,受疫 情、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本土碳纤维企业迎来国产替代机遇期。


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碳纤维需求总量为74429吨,其中国产碳纤维供应量为45000吨,占比达60%。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碳纤维市场被美日等外国企业垄断。


随着国内碳纤维企业的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凭借性价比优势占据市场,而以风光氢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需求快速释放,带动国内碳纤维市场迅速扩张。

”中复神鹰企管部负责人说。


据悉,风电叶片是国内碳纤维应用中的大头,占到总用量的三成以上。


2022年度中国风机订单量再创新高,达到93.8GW;2023年1-4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4.2GW,同比增长35%。

华创证券预计2025年我国风电叶片领域碳纤维总需求达7.32万吨,2021到202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4.3%,市场规模将达83.4亿元。


“今年是风机大年,我们公司超7成营收源自风机行业,目前公司手头订单充足。


”新创碳谷控股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王欢说。

中复神鹰也得益于风机订单增长处于满产状态。


市场的火热从企业盈利能力上也可见一斑。


在已公布的2023年一季报中,国内碳纤维龙头吉林化纤净利润1207.77万元,同比大增124.65%;中复神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上升11.28%;中简科技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63.67%。


碳纤维行业短期扰动:
1、需求端:全球需求稳健增长,行业成长性凸显
全球碳纤维市场稳步扩容:根据赛奥碳纤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2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量13.5万吨,同比 +14.4%,市场规模43.86亿美元,同比+29.0%,应用领域持续拓宽下碳纤维需求稳步增长,2008-2022年间需求量CAGR达 9.8%。




2022年增量主要来自体育器材和压力容器,航空航天需求逐步回暖:从细分市场来看,2022年体育器材和压力容器增长亮眼, 需求量分别同比增长29.7%和34.5%,民用航空逐渐走出疫 情影响,航空航天2022年碳纤维需求量同比+22.2%。


2、需求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国内需求增速快于全球
中国碳纤维需求量全球居首,国内需求增速高于全球:根据赛奥碳纤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2年国内碳纤维 需求量约7.44万吨,同比+19.3%,2008-2022年间需求量CAGR达17.1%,增速显著高于海外9.8%的复合增速。



2022年国内碳 纤维需求占全球比值约55.1%,较早期约两成的占比提升显著,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纤维消费市场。

国产替代提速,2022年国产超越进口:随着国内碳纤维企业新增产能落地及技术迭代,碳纤维国产替代不断提速,2022年国内 7.44万吨碳纤维需求量中,国产碳纤维约4.5万吨,占比较21年提升13.6pct至60.5%,首次超越进口碳纤维比重。


3、供给端:国内产能突破十万吨,全球第一大生产国
国内产能突破10万吨:根据百川盈孚,截至2023年3月国内 碳纤维年产能达10.32万吨,较2021年末的6.27万吨增加约 65%。



按照运行产能来计算,2022年中国大陆运行产能11.2 万吨,占全球运行产能约43.3%,远超美国的4.8万吨。

吉林系、中复神鹰、新创碳谷产能规模已破万吨,规模优势 领跑国内。


4、供给端:2022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
2021年市场延续供不应求趋势:2021年虽然国内产能提升至6.27万吨,但主要新增产能集中在21H1释放,吉林化纤、中复神 鹰、新创碳谷的新建产能建设于下半年或21年年底完成,正常生产时间不足,2022年得到充分释放。



2022年消化前期产能的同时,仍有新建产能落地,22H2供需矛盾开始显现:2022年在消化21H2落地产能的同时,仍有大量产 能建成,2022年5月至23Q1建成的新建产能合计约4.05万吨,而2022年实际产量仅4.74万吨,2020年行业高景气带来的扩产高 峰逐渐落地,行业供需矛盾加剧。


5、价格端:短期供给过剩带来库存激增+价格承压
22H2库存压力激增,持续至23Q1:碳纤维较高的生产成本和单价限制其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尤其针对成本较为敏感的民用工 业领域。



作为碳纤维第一大市场的风电,2022年风电装机不及预期,且招标价格明显下降、整机厂降本诉求上升,严重限制 碳纤维渗透率提升。

市场主力需求萎缩叠加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产能消化难度提升,22H2行业库存快速攀升,23Q1库存水平 仍然较高。

库存积压拖累价格表现:复盘20年以来碳纤维价格走势,20-22H1价格持续走高,2022年5月一度涨至186元/千克(大丝束 145元/千克,小丝束225元/千克),较20年年初价格上涨68.2%。

22H2以来价格持续下降,截至23年3月碳纤维均价137元/千 克,基本降至20年末的水平。

三大隐忧值得关注
尽管当下碳纤维市场行情火热,但受访人士普遍表现出担忧情绪,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供需脱节或加剧市场波动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碳纤维产能迅速扩张,吉林化纤已建成本部碳纤维复材产能1.2万吨、全资子公司凯美克小丝束碳纤维600吨,以及参股(49%)公司吉林宝旌大丝束碳纤维8000吨,合计达2万余吨。



新创碳谷规划年产3.6万吨大丝束碳纤维及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建项目正加紧建设,再加上中复神鹰上述产能扩建,这三家企业的产能规划就已超10万吨,而根据国海证券预测,未来几年国内碳纤维企业扩产产能预计接近30万吨。


“当前除了风电领域具有较强可预见性外,交通工具轻量化与新能源两大板块的市场需求虽有预期但还不明显,随着国内碳纤维产业产能的快速扩张,行业将快速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王欢说。

多位受访者担忧,供需脱节或加剧市场波动。


二是逆全球化趋势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国内碳纤维产业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存在差距,在高端产品领域尤其明显。



“高端碳纤维大多应用在航空航天等‘大国重器’上,国外早已对中国市场封锁技术。

”中简科技负责人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逆全球化因素影响,以风机叶片为代表的出口订单下滑,抑制碳纤维产业发展。


某企业负责人就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出口订单下滑超过30%,且未见任何好转迹象。


三是技术研发面临诸多制约
多位受访者表示,国内碳纤维人才一直处于紧缺态势,研发人员难招成为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目前学校教学与产业实际存在脱节,产学研转化效率有待提升。

”某碳纤维上市公司董秘说。


同时,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碳纤维发展,但不少企业反映,要获取政 府科研项目经费依旧面临诸多难题。


多位受访者表示,目前一些项目申报都需要靠第三方中介进行先期评估,而这些第三方收取的费用极高,有的占到了整个项目经费的20%以上。


另有受访者表示,由于部分碳纤维市场存在隐形门槛,民营企业想要进入非常困难,即便花大价钱研发出高性能产品,都有可能因无法中标变成沉没成本。



延链与科研成共识
记者在调研发现,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变局,国内碳纤维企业已纷纷加快布局予以应对,其中延长产业链与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成为普遍选择。




“公司在碳纤维设备制造领域具有优势,我们正在加快向上游拓展,布局原丝生产。


”王欢说。

无独有偶,中复神鹰、中简科技新项目同样包含原丝生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原丝质量事关碳纤维最终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企业向上布局既可以掌握原料供应,更能够结合原丝加大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企业普遍表示技术研发面临较多困难,但也纷纷将加大研发投入作为破题关键。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低端碳纤维市场将率先进入红海竞争,而高端产品凭借不可替代性依旧可以保证较强的盈利能力。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单要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线亦是关键。


“我们已掌握了T700级、T800级、T1000级和SYM40级等产品生产,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碳纤维的关键技术突破,可满足不同市场需要。

”上述中复神鹰负责人说。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看好国内碳纤维市场发展远景,但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承压前行,整体需求依旧不旺,短期看,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碳纤维价格或存在下探空间,降本增效将是企业比拼的关键。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news/20230515634718.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