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2,秦创原这么干!

发布时间:2023-08-11 17:30    浏览次数 :

[返回]

2021年3月,秦创原澳门大阳城集团app下载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正式启动。一年来,政产学研用金积极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2021年全省3760家高新技术企业报国家备案,总数超过8200家,同比增长32.30%;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11189家,同比增长38.67%;登记技术合同68951项,成交额2343.44亿元,同比增长33.23%。2022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继续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重点做好以下任务:


加快推进“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建设


制定出台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及分中心建设评价方案,拟订支持政策和评价体系,以“评”促建提效。鼓励各地市(行业)支持发挥创新促进中心作用,探索市场化、企业化机制创新。加快网络平台建设,扩充完善数据库,加速产品开发,加大应用推广,支持各地市、高新区与总平台互联共享,构建“1+N”网络平台体系。加速秦创原发展公司实质化运营,进一步优化平台公司运营方案,完善创新服务生态体系,围绕产业培育发展,在科技金融结合、股权资本投资、知识产权运作等方面探索创新。


着力打造“三器”建设示范样板


支持沣东孵化基地、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西安硬科技社区、西高新电子谷、咸阳创新湾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样板,探索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模式。支持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创新中心、光子先导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西工大大学科技园、陕西煤业化工研究院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样板。采取“揭榜挂帅”与定向委托等新型组织模式,接续部署“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围绕数控机床、新型显示、增材制造、氢能等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打造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集群。


加快复制推广“三种模式”


加快西北有色院先行先试“新型科研机构”改革试点,进一步支持有色院股权激励、中试研发、熟化催化创办企业;支持西安光机所追光计划实施,鼓励光机所深化开放办所、基金导入孵化企业。支持西工大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横向结余科研经费出资成果转化改革,总结复制“三项改革”成果。总结秦川机床在校外、陕建集团在校内,与西交大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着眼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果催化转化和中小企业孵化,探索建立校(院)企合作新模式。


加速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


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数“倍增”行动,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常态化推进路演活动,打造秦创驿站、每周发布、月度专场3个层级“永不落幕”路演品牌。建设一批区域承载型、高校孵化型、院所支撑型、企业主导型孵化服务平台,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理工综合类全覆盖。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做大做强秦创原投资基金规模,建立科创企业上市培育体系。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完善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工作机制,深化“高校聘用、企业使用、政府补贴”模式,支持为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遴选、培育、引进发展科技经纪人队伍,推动高校科研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带团队创办领办企业,支持科研人员加快成长为企业家。


发挥“总窗口”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各地市与总窗口对接,加快招引兼具秦创原特色产业链“链主”企业,引导国企创新中心孵化一批优秀项目,推动在陕央企、地方国企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布局各类项目。推动建设地市科创中心、离岸研发中心、飞地孵化园等,筹划地市项目集中示范和连片建设,深化地市协同共享,探索税收分成机制。


做好考核引导和政策落地


加强对秦创原建设情况监测,对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监测指标体系》,做好对地市的考核评估工作;结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实施,加强对县(市)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绩效考核。推动创新政策扎实落地,指导各地市兑现政策(包),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和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