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绿水奔涌新宜都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    浏览次数 :

[返回]

长江岸线绿意盎然,清江流域碧波荡漾,渔洋河畔垂柳依依 澳门大阳城集团app下载宜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近年来,宜都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宜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部署,在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中打头阵、当先锋、做标杆,全力当好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主力军。修复长江岸线,推进化工转型,推动渔民上岸,呵护美丽清江,狠抓生态修复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宜都,在长江大保护上众志成城、真抓实干,奏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宜都乐章。

点面结合,长江岸线披彩妆

绿色的江水奔涌向前,长江岸线宜都段,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一个个生态公园沿江而建,让人赏心悦目。

以前的长江岸线,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 枝城镇白水港村党总支书记李春梅回忆,当时江边有几个刚关闭的经营码头,垃圾遍地。一到下雨天,江边的污泥、垃圾随着雨水流入长江,导致长江岸边长期黑糊糊的,散发着臭味。

2019年初,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作启动,白水港村2公里长江岸线纳入整治范围,采用PPP模式,两年内完成整治。沿江垃圾得到清理,菜地退出江滩,村民搭建的板房被拆 在白水港村民的配合下,长江岸线整治如期推进,美丽江岸逐渐焕发生机。岸线整治的过程,也是生态修复、环境变美的过程。针对区域环境SO2、氧化物、NH3三项污染负荷达到88.58%现状,枝城镇联合苏州园林发展有限公司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岸线资源保护利用等五大领域高位谋划,采用截污纳管工程技术对城北片区雨污分流进行改造,将沿江污水引至环城污水处理厂,利用管道截污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要求,拆除沿线各类违章建筑物,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减量污染物排放。充分考虑枝城自然条件、本土物种、适用技术等,在宜化楚星及其它化工厂周围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隔离带,利用植物生态性削减污染物含量。对污染严重的汇水区,采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微地形)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并减缓流速,降低工业污染物对居民健康及生活的影响。如今的白水港长江岸线,两公里的绿色步道蜿蜒向前,朝阳、凤栖两个户外广场临江而立,一到晚上,广场上热闹非凡,附近村民纷纷前来,跳广场舞的、唱歌的、散步的,寂静的江滩变得分外热闹。

不仅仅是枝城,近年来,宜都沿江乡镇均启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作,全力呵护、打造最美长江岸线。红花套镇在进行河岸治理的过程中,沿江新修建多个主题公园,公园内亭台栈道、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高坝洲镇针对境内多个湖泊进行生态治理,实现从 污染水体 到 水清岸绿 的转变,并启动全镇13个入江排污口整治;陆城街道共拆除沿江码头34个,完成长江岸线复绿318.9亩,今年6月完成城东片区所有散货码头和沙石码头集并中心的征收任务。

为保护长江生态,宜都创新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治理模式,探索长江干线宜都段生态修复和城区环境综合治理的新思路,实现设计、施工、管养一体化,避免建管脱节问题,有效缓解了社会资本参与可能产生的融资不到位、资金运转不力等潜在风险,保障了项目的可持续推进,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提高了项目建设技术水平。

腾笼换鸟,化工转型谱绿曲

机器轰鸣,车辆穿梭,走进位于长江之滨的宜都化工园,热火朝天的景象扑面而来。这家承载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园区,正在演绎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积极响应中央、省市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 清零 号召,园区聚集了一大批化工领域的领跑企业,这些企业进入园区后,在产品转型、质量提升、绿色环保等方面均实现质的飞跃,为长江大保护贡献了化工力量。 宜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宜都化工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艾春雷介绍。

走进宜都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二期新投产的 三嗪酮 高端紫外线吸收剂生产线车间里,工人们加班加点赶订单。 今年的订单排满了,我们定下全年增长50%的目标! 公司总经理徐波介绍,投资2亿多元的三期项目已经动工,新产品达产后将充分激活发展潜能,产值有望翻两番。

华阳化工是一家宜都本土企业,为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2017年7月,华阳化工启动项目搬迁,成为宜都首个搬迁入园的企业。在环保上,该公司斥资8000多万元高标准修建污水处理系统,工业废水全部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化工园区三板湖污水处理厂,做到绿色环保。

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级氯化钡的企业,最初的厂址紧邻长江。2021年,积极响应宜昌市 关、停、搬、转 要求,这家企业迁入了新建的宜都化工园。 99.99999 ,7个9,是华昊新材料给出的成绩单,这是指电子级氯化钡的纯度,它是生产电子芯片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也正是因为这7个9的进步,这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级氯化钡生产基地。公司副总经理魏风云介绍,搬迁入园倒逼企业对整个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节能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主导产品电子级氯化钡纯度全球领先,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

2021年,宜都化工园跻身全国第五批绿色园区,围绕传统化工产业引进了一批上下游企业,园区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显著增强。

为做到绿色环保,园区还配套了专门处理危废的企业,国家规定的46大类危废品,这里能处理40类,完全能满足园区里企业的处理需求。为解决工业废水排放难题,园区高标准修建三板湖污水处理厂,化工企业生产的工业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多道工序处理后排入长江,从源头上对污水进行了管控。

园区按照《宜昌市化工产业项目入园指引》要求,从项目类别、集约用地、工艺设备、能耗能效、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项目评估等方面严把化工项目入园评审关口。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要求,2022年累计通过线上平台办理核准类项目8项、备案类项目705项,未在合规园区外审批新建(扩建)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等项目。

腾笼换鸟,产业焕新,宜都化工园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舞台。 艾春雷表示。

多措并举,生态治理提质效

对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践行,宜都还体现在对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的真抓实干上。

夏日的陆城街道廖家湖,碧波荡漾,鱼翔浅底。 以前这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经过整治,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场景,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当地村民对廖家湖的生态蝶变欣喜不已。

廖家湖位于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城郊,原水域面积200余亩,呈带状分布。廖家湖片区项目规划面积约1万亩,一期投资3800万元对廖家湖区域水体连通和堤岸进行修复建设,涉及陆城街道办事处尾笔、车家店、驿马冲、亮家垴、龙窝、太保湖6个村,辐射2万余群众。

在廖家湖规划片区,宜都结合现有基础条件和周边市场调查,着力打造 2+1+5+5 产业模式,即高标准建设2000亩精品橘园区、1000亩稻虾生态种植养殖区、500亩花卉种植区和500亩果蔬种植区。四大产业以廖家湖水域为主轴线分布,同步带动沿线村庄乡村振兴,目前正分步推进。

在松宜矿区陈家河煤矿,群山披绿,溪水潺潺,精心打造的研学基地吸引了一批批学生前来参观研学,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

由于煤矿关停,陈家河煤矿陷入沉寂,一系列矿山遗留问题亟需解决。松宜矿区管委会针对矿区内河流矿渣淤积严重、含水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治理河道开展专项地质调查,制定科学有效、经济合理的整治措施。在整治过程中,采用 河道清淤+岸坡加固+生态护岸 三重措施叠加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疏浚河道、堤防建设、绿化植被,既有效防止河道两岸水土流失,又切实保护河流沿岸宝贵土地资源免遭山洪泥石流的吞噬。

针对矿区陈家河流域水体呈酸性,色度超标,常年呈现赤黄色的问题,松宜矿区管委会整合各级资金,在认真查明矿区污水来源、科学研究高效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治理,确保水体PH值、COD、氨氮及相关金属离子含量达到正常范围,保证了下游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近年来,宜都市坚持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的理念,突出 路边、田边、河边、湖边、山边 的生态修复治理,助推乡村振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市精心编制《宜都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2020年工作计划》,全域推进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岸线复绿、公路绿色通道提升、精准灭荒、关停废弃矿山和工程临时占地复绿,统筹做好 山水林田湖草 系统治理,与花园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全域生态复绿不断纵深发展。

据了解,宜都市共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7个,分别为两河流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松宜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工程、清江流域宜都段及周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长江岸线宜都段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项目、长江干线枝城段生态修复和城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湖北兴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

渔民上岸,一江碧水向东流

治水先治渔,就是要让养鱼的收网,捕鱼的上岸。网箱养鱼是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却是污染水质的重要源头。20世纪末,清江库区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高峰时期江面遍布4万多养殖网箱,面积达86万平方米。 一眼望去全是网箱,江面上漂浮的不是垃圾就是死鱼。 高坝洲镇青林寺村村民鲁志国回忆说。

为根治 清江不清 的顽疾,2016年6月,宜都痛下决心启动网箱拆除工作,全面禁止网箱养鱼。同时规划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推进 鲟鱼上岸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养殖车间,只见工厂化的养鱼池连成一片,室内恒温恒湿,不同品种的鲟鱼在各自池中游弋。公司负责人季坚义介绍,鲟鱼谷现有鲟鱼100多万尾,其中一部分承接原清江库区的网箱养殖鱼,弥补了养殖户的部分损失。公司最大限度挖掘鲟鱼价值,生产出鱼子酱、保健品、面膜等多种产品销往国内外。

为推动鲟鱼产业发展,宜都还将新建鲟鱼产业博物馆、鱼子酱体验馆、鲟鱼主题公园、活鱼交易市场、科研基地,配套数字渔业中心,形成集养殖、生产加工、旅游康养、科普宣教、休闲娱乐于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相关产业链辐射带动产值过百亿元。

一声号子响,江河泛舟忙,这是许多宜都市白水港村人最生动的记忆。白水港村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渔业收入是当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2018年,宜都启动渔民上岸、渔船退捕工作,一方面细化安置补偿,一方面保障转产就业,白水港村360名渔民弃船上岸,实现再就业。村民刘泽维告诉记者,退捕后他一次性拿到25万元补偿金,和老伴每月有退休金2000多元,空闲时还可以打打零工,日子过得越来越踏实。

近年来,随着宜都 两江一河 综合治理不断深入,长江、清江、渔洋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清江宜都段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中华秋沙鸭连续9年飞临宜都越冬。

长江大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也是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的重要载体,必须久久为功、长抓不懈。 宜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按照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的思路来做美生态,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要坚持 绿色发展、低碳循环 原则,推动高新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要努力打造 山水环城、田园入景、生态宜居 的滨江公园城市,做到山水人城融合;要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上出经验按照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的思路来做好治理,发动人民群众深度参与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火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