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巴西对外贸易秘书处于2023年6月22日启动了一项新调查,以评估中国政府是否对向巴西出口光缆的生产商提供可诉补贴。
该调查可能导致实施反补贴措施,并导致巴西进口光缆成本在五年内增加。
与此同时,针对中国制造商/出口商涉嫌倾销同一产品的行为正在进行另一项调查,这可能导致征收反倾销税,进一步提高巴西进口商的成本。
20年过去,市场格局早已翻天覆地,但反倾销战火依旧。
一言以概之,中国澳门太阳光纤行业的成长之路,铺满荆棘,通过重重挑战,已经成长为全球市场不容小视的强大竞争力量。
第一场“光通信泡沫”1966年,华人科学家高锟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任职期间,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了光纤理论(高锟后被称为“光纤之父”,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出全球第一根光纤,让光纤应用具备了现实可能。
1976年,“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带领团队独立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
本世纪初,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光纤行业迎来黄金年代。
在中国,光纤市场增长率高达30%,2001年上半年价格高达1300元/芯公里,国产光纤迎来第一波发展高潮,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电信行业随之陷入大衰退,世界光纤需求量锐减,从年需求量的9000万芯公里跌落到6000万芯公里,且持续数年低迷,全球光纤严重供大于求。
国外光纤厂商为消化产能和弥补损失,向中国市场大量倾销光纤,掀起了一场惨烈的价格战。
据了解,2002年韩国厂商在中国市场光纤价格最低到了100元/芯公里,而成本最低也需要165元/芯公里,惨烈的价格战使中国厂商光纤价格仅2002年就大降70%以上,出现了严重亏损,各项经营指标均呈恶化趋势。
在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下,2002年9月,中国光纤厂商长飞、法尔胜向中国外经贸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2003年7月1日,商务部启动反倾销调查,并于2005年1月1日作出终裁,裁定美日韩多家光纤厂商倾销成立,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自2005年1月1日起期限5年。
裁定结果大多数厂商的倾销幅度达46%。
本次反倾销虽然并没有改善低迷的市场环境,但中国厂商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成长了起来,为迎接市场的爆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反倾销并没有就此结束。
2009年中国3G发牌后,中国厂商发起了第二次反倾销。
反倾销折射低价“痼疾”此次巴西发起对华进口光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无疑对外释放不少的信号。
就事件本身而言,如果巴西对我国光缆产品启动反倾销,对进口我国的光缆征收一定的反倾销税,增加当地运营商的采购成本,最终会使巴西消费者的通信费用增加,相关厂商应对巴西反倾销调查保持理性,争取将影响降到最低。
事实上,除了巴西之外,欧盟、英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已先后对进口自我国的光缆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这不由得令光缆厂商加倍注意。
近年来的反倾销事件如下:①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光缆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②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光缆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③2022年1月,欧盟对华进口光缆征收14.6%~33.7%反倾销税;④2022年4月,英国对华单模光纤光缆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⑤2022年5月,印度对原产于中国、印尼、韩国的单模光纤(海关税则号:90011000)发起反倾销调查。
业内人士表示:“巴西发起对华光缆反倾销调查值得行业和相关的光缆厂商提高警惕。
海外市场是光缆厂商走出国门的掘金地,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共同做大海外市场蛋糕,是光缆厂商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低价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企业应携手共同应对市场风险,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海外市场,持续彰显品牌力。
”
总的来看,巴西对我国进口光缆发起反倾销调查,给我国光纤光缆行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增添了变数。
光缆厂商应集思广益,分析案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共同将反倾销调查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基于巴西庞大的网络建设需求,光缆厂商应本着共同做大市场蛋糕的初心,和当地的运营商一道扩大宽带互联网覆盖面,提升互联网普及水平,助力巴西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地狱里炼成“掰手腕”实力中国近20年高速发展,且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超过拥有较强光纤产业的欧美日韩,使得市场需求极为强劲,海外光纤厂商别无选择,必须尽可能扩大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方能在产业中找到立足之地。
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
同时,光通信泡沫破灭,海外光纤厂商积累的巨大产能瞬间无用武之地,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消化过剩产能,倾销成为其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打压后起的中国竞争对手,延缓其崛起后带来的市场压力。
再者,中国光纤厂商“走出去”,已经威胁到海外竞争对手的基本盘。
除了美国市场高度封闭外,中国光纤厂商在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南美等地开拓进取,合资或独资建厂,迅速本土化,给海外竞争对手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对他们而言,中国市场已然难以竞争,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保住最后的堡垒。
经历了4G向5G时代过渡,市场需求“青黄不接”的两年后,光纤行业又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
经过20年洗礼,中国光纤如今早已具备和海外竞争对手“掰手腕”的实力。
据分析,全球十大光纤厂商中,有五家来自中国,占到了优势地位。
接下来,反倾销、被反倾销可能会继续,但已是余波,很难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纤厂商的竞争力,是在中国这一“地狱级”难度的市场里拼杀出来的,并对全球市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欧洲的光纤价格已与中国挂钩,中国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决定全球光纤光缆的价格。
”CRU如是评价。
顶端竞争:光纤预制棒在光纤领域取得成功后,国内厂商面临更大挑战:光纤预制棒。
据了解,在光纤行业中,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所占整个产业链的利润之比为7:2:1,且光棒是整个光纤产业的核心,要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利润和预防风险,大型光纤厂商必须拥有自己的光棒制造能力。
2012年前中国光棒大部分向日本和美国等国家采购,2011年3月日本发生福岛大地震,导致日本几大光棒制造商停产或减产,使中国依赖进口光棒的光纤厂商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亨通光电总经理钱建林当时在博客中表示:“从这个事件来看,国内企业必须要拥有核心技术,完全依靠国外,是危险的,不可靠的。
”
福岛大地震后中国光纤厂商痛定思痛,加快了自主研发和合资生产光棒的步伐。
目前中国已经有亨通光电、长飞、烽火通信、富通集团等厂商拥有独立自主或合资的光棒制造能力,2013年预计产量可达2800吨,满足超过国内一半的需求。
虽然表面上摆脱了命脉受制于人的局面,但钱建林并不认为今后道路会一片坦途。
“中国光棒产业刚刚起步,必然也会遭遇国际竞争对手的阻力。
”钱建林担忧,“随着国内光棒产能的提升,这些市场将回归国内。
国内企业需要防止国际巨头因为利润流失而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希望行业及政府对国内光棒企业进行支持,使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光纤反倾销上,中国厂商已经吸取了足够的经验,夺得了市场。
在光棒领域,中国厂商将面临夺得利润的竞争。
这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news/20230515634826.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